




为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承创新路径,3月29日,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AI赋能艺术设计”论坛在西京学院举行。我院副院长韩宏斌、视觉传达系主任王海等受邀参会,与业界学者共商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发展新路径。
论坛研讨中,韩宏斌做《文化自信・技艺活化・产业赋能——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》主题报告。结合多年实践经验,韩宏斌系统阐述了非遗传承的 “四位一体” 发展范式:以文化基因解码为根基,深入挖掘非遗的精神内核与符号价值,强化文化身份认同;构建“导师制+学院制”双轨培养机制,既保留传统技艺的本真性传承,又融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,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;通过产业赋能激活非遗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功能,推动非遗从“活态保护”向“活态发展”转型;呼吁构建政府、高校、企业、传承人多元协同的合作网络,在坚守文化内核的前提下,实现保护与创新的动态平衡。韩宏斌指出,AI技术为非遗的数字化采集、传播与产品创新提供了新工具,但技术应用需始终服务于文化表达,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非遗本真性的消解。
此次论坛是我院推动非遗教育与时代技术接轨的重要实践。近年来,学院始终致力于构建“传统技艺传承+现代设计创新+数字技术赋能”的教学体系,先后与多个非遗项目建立合作,开展文创产品研发、数字化传播等实践项目,形成了“教学—科研—社会服务”的非遗传承模式。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,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,加强与行业、企业的协同创新,培养更多既能守护文化根脉、又能驾驭数字技术的设计人才,让非遗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。